尿道憩室

尿道憩室

概述:尿道憩室(urethral diverticulum)是指尿道周围与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。可以是先天性的,也可以是后天性的。先天性尿道憩室以女性多见,多为单发,位于尿道与阴道之间;在男性则多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的尿道腹侧。憩室大小及颈部宽窄不同,造成的尿路梗阻程度和症状亦不同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Nourse(1961)及Browne(1956) 报道,每1000例泌尿系疾病中,就有3.5例患尿道憩室,可见发病率并不罕见,多发生于30~40岁女性。男性及小儿憩室有时伴有前尿道瓣膜

病因

病因:
    1.先天性尿道憩室  亦名原发性尿道憩室或真性憩室,真正原因尚不清,可能由下列4种原因引起。
    (1)尿道海绵体先天性发育不良:尿道腹侧组织薄弱,尿流的压力使前壁扩张、突起,形成憩室。
    (2)尿道沟未融合:像尿道下裂一样,尿道壁部分缺损,但周围组织发育良好,形成憩室。
    (3)胚胎时尿道旁残留的细胞团:发育成囊状,进而与尿道沟相通,即成为憩室。
    (4)憩室的远端常有尿道狭窄:因此Campbell憩室远端尿道狭窄对憩室形成的作用。如果远端狭窄又同时有重复尿道,顶端呈盲管,则副尿道逐渐扩张形成憩室。
    Shintaku(1996)报道1例Cowper腺管扩张引起的先天性前尿道憩室。
    2.后天性尿道憩室  又名继发性尿道憩室或假性憩室,其原因有以下3点。
    (1)尿道外伤:这种原因最为常见。尿道损伤后周围血肿、尿外渗、感染未能及时充分引流,周围组织机化,成为憩室壁。
    (2)尿道结石:结石在尿道内停留,压迫尿道,局部坏死、穿破,形成憩室。
    (3)尿道周围脓肿:尿道周围脓肿穿破尿道,形成憩室。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,埃及报道有因血吸虫病引起者。憩室位于前列腺者,多因前列腺脓肿引起,临床上较常见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先天性尿道憩室,壁内有上皮细胞覆盖,憩室壁有平滑肌纤维。后天性憩室室壁为机化的纤维组织。先天性尿道憩室多在阴茎部及球部尿道,位于尿道腹侧。后天性者尿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(图1)。憩室口大小不一,先天性憩室口多宽大,后天性者一般口较小。在憩室口边缘的远端,有的有瓣膜存在。有的认为瓣膜是尿道连接不良造成的,但也有可能是排尿时尿液进入憩室,憩室内的压力把憩室的前唇压入尿道,形成瓣膜,影响憩室引流。憩室内可继发感染、结石,穿破后形成尿瘘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小的憩室无临床症状,不易被发现。憩室较大,在排尿时由于尿液灌入憩室内,可在尿道腹侧看到或触及肿块,肿块可压缩,压缩时可有尿液自尿道口滴出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开口大的憩室一般只造成尿路梗阻。细颈憩室由于引流不畅,可并发感染与结石。憩室若继发感染,局部有疼痛、红肿及压痛,压迫憩室有脓性尿液排出,当憩室向皮肤穿破后,可形成尿瘘。并发结石时,憩室坚硬,扪之有沙石感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憩室合并感染时,尿常规检查可有红细胞、白细胞,尿培养可有致病菌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尿道造影可看到憩室,后尿道憩室应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。尿道镜检查,对诊断亦有帮助,但应注意避免穿破憩室。

诊断

诊断:有上述临床症状者,应怀疑本病。若憩室口大,导尿时导尿管可插入憩室内,有时导尿管可盘曲于大的尿道憩室内,用手可触及盘曲的导尿管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尿道结石  排尿时行尿道造影无憩室存在,金属探子可触及结石。X线摄片也可证实。
    2.尿道肿瘤  可有血尿及排尿困难。尿道造影有充盈缺损,尿道镜可直接观察肿瘤,并取活检。

治疗

治疗:尿道憩室的治疗,原则上应当完全切除。憩室口小者,切除后将尿道缝合;口宽大者,憩室切除后,尿道行Cecil尿道成形术,以弥补尿道的缺损。憩室切除有困难者,将憩室大部分切除,残余部分行内翻缝合。单纯切开引流,多形成反复发作的尿瘘。各种憩室切除术,均需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或会阴部尿道造瘘,待尿道完全愈合后,再拔除造瘘管。目前有用经尿道切开憩室口前后唇治疗,可立即解除梗阻。

预后

预后:目前暂无相关资料

预防

预防:目前暂无相关资料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